“父亲讲着红旗渠的故事,把我领进建筑行业,教我砌砖瓦、盖房子的技艺,也教会我做人的道理。我继承红旗渠精神,凭良心盖楼,用匠心走出一条出彩人生路。”李江福娓娓道来。
汗水浇灌,诚信筑梦
说到李江福动人、诚信的创业故事,还得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。
当年,一大批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能工巧匠纷纷走出家门,到全国各地从事建筑工程施工,形成了“十万大军出太行”之势。1985年,李江福到西安市,也成为林州建筑大军中的一员。
在建筑工地,李江福从泥瓦工干起。因为有父亲传授的基础,加上又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技术,他进步很快,没多长时间就当上了质检员。为了进一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,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报考了西安科技学院建筑培训班;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,他很快掌握了建筑工程各方面的技术,成为建筑工地上的技术骨干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1988年,李江福在获嘉县承建了一个国家重点项目,并荣获优良工程奖。这个工程让他和他的施工队伍名声大振。有人问他把工程干得这么好的秘诀是啥?李江福就说了5个字:“凭良心盖楼。”多年来,他
时时刻刻讲诚信,又凭着刻苦钻研的劲头和精益求精的精神,从质检员到项目工程师,再到高级工程师、项目经理,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、技术过硬、号召力强,能够统领数万号工人的建筑业行家。
植根道德,诚信逐梦
父母经常对李江福讲做人做事都要凭良心、讲诚信的道理和教诲,默默地将道德之根植入他的灵魂和内心深处。
当年,在获嘉县承建中州铝厂家属楼工程时,是他第一次单独带队伍挖掘到了“第一桶金”。当时,该项目刚启动,受国家有关政策影响面临缓建:施工工地水、电、路不通,工人住的是油毡棚,点的是煤油灯,吃水要用汽油桶改装的水桶,到五六公里以外的村子里去拉……有人受不了这种艰苦生活环境,劝他撤离。李江福说,既然签订了合同就要守信用,咱不能遇到点儿困难就走人。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,他硬是带着工人坚守,等待项目建设出现转机的那一天。
第二年,工程建设终于出现转机:国家拨款重启中铝项目。当时的中州铝厂领导被他的诚信和坚守感动:“你讲诚信我们也守信用,你建好这栋家属楼,托儿所、幼儿园、综合商场、子弟中学、文化站等工程项目也交给你来干。”
做人讲诚信,敬业德为先。坚持“样
板开路”,是李江福摸索、总结出来的经验做法,也是他施工讲诚信、盖楼凭良心、敬业守道德的方式之一。
2014年年底,李江福承接了单项合同额近3亿元的新乡某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。为了让住户住上放心房,李江福专门在施工现场建了一个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样板展示区,将工程从基础开始,到最终装修安装的每一个构件做法、每一道操作工序,包括构件内部钢筋的构造做法都一一进行同步展示,接受用户监督。省里领导到施工现场及样板展示区视察后,对施工质量管理模式和现场管理大加赞扬,要求在全省建筑工程领域进行推广和学习。就是因为坚持了“样板开路”的模式,所以,近年来他承接施工的工程,先后获得中国优质样板工程等160多个奖项。
传承道德,诚信铸梦
诚信是李江福的立身之本,道德是他的立身之魂,30多年来,他从未拖欠过农民工一分钱工资。
2007年年底,由于个别业主大量拖欠工程款,李江福面临1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,无法全部兑付农民工工资。有人建议等春节后有了钱再补发,但他不能失信于农民工兄弟。他和爱人商量后,把自己家在新乡市区一处地理位置很好的独家院廉价变卖,又把郑州仅有的一
套房抵押贷款,赶在春节前把工资足额发到了农民工手里。
2011年春节前,与他合作多年的包工头老杨突然患病去世,留下一些项目款还没结清,多数都是口头约定,没有书面凭据。李江福立即让人对老杨所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现场盘点结算,连夜赶到260公里外的驻马店,将96万元工资款送到老杨的妻子手里。老杨的妻子哭着说:“没想到俺家老杨不在了,这钱还能回来。”
30多年来,李江福一直坚守这样一个信念:把每栋楼都建设成“诚信大厦”,让每个工地都成为“诚信学校”。为了这个信念,他在每个工区、建筑工地都设立了道德讲堂和职工之家,定期给工人上课,使工地变成了“诚信学堂”。李江福先后带领14万多人次农民工,通过与每个工人签订诚信责任书,约定“我不欠你一分钱,你要垒好每块砖”,推动大伙儿讲诚信。在他的影响、带动下,如今已有300多人成为技术和管理骨干。其中,韩天文等30人,有的上了“中国好人榜”,有的获得了省市级劳动模范、道德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。
“广厦凌云,但以坚实撑砥柱;讲堂播种,更将诚信筑人心”。李江福会像传承红旗渠精神一样传播诚信的种子,让每一名劳动者都拥有诚信、崇尚诚信、坚持诚信,让他们的人生更加出彩。
版权所有:信用中国(信阳.罗山)
主办:罗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